急腹症剖腹探查手术的失误及处理

点击数:5982018-02-13 11:32:54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手术适应症选择失误

 

手术是外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所有引起急性腹痛的疾病,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适用于外科感染或梗阻引起某个腹腔脏器的局限性、器质性病变,若不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可危及生命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的弥漫性腹膜炎等)。

 

功能性的急性腹痛如胃痉挛、肠痉挛、肠蛔虫症、表浅性炎症,仅限于消化道粘膜层,一般不构成所患脏器的解剖结构的破坏,痊愈后,基本上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功能也随之恢复,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甚至痢疾、伤寒、霍乱等烈性肠道病也属此类。此类疾病应以药物治疗,不恰当的剖腹探查,只会增加病情的危险度,手术是禁忌的。

 

邻近脏器的牵涉痛,如胸膜炎、肺炎、后腹膜血肿、急性附件炎、输尿管结石绞痛,可以神经反射性地引起急性腹痛,也不应该施行剖腹手术。笔者曾遇1例青年,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而体温未上升,但腹痛持续不退,止而复发,腹部柔软,但时而出现腹肌紧张,疼痛点固定不变,值班医师准备作剖腹探查,疑诊急性阑尾炎。经予全面体检复查,发现心脏增大,有典型心包摩擦音,经内科会诊证明是1例急性非特异性(纤维素性)心包炎,从而避免了一次有害的剖腹探查术。

 

■ 鉴别内科功能性不需手术的腹痛和外科器质性病变需手术的急腹症,除了应作全面的病史询问、详尽的全面体检,配以各种针对性的特检外,还要掌握外科急腹症的共同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有明显的突发性剧烈腹痛,或为持续,或为短暂阵发,或为持续疼痛基础上的阵发性加剧,但极少表现有较长的完全无痛间歇期。

★ 2.有固定的特有压痛点,如急性阑尾炎在右下腹,急性胆囊炎在右上腹,溃疡病穿孔急性腹膜炎早期在上腹,急性胰腺炎在左上腹;而功能痉挛性疼痛则呈游走不定而无固定压痛点。

★ 3.压痛点和自诉腹痛部位相一致,且有明显的腹肌紧张。

★ 4.以上三者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明显,强度持续上升。

★ 5.患者仰平卧在床上,不敢翻身,不思挪动以免腹痛加剧。

★ 6.“拒按”,腹部触诊可以引起疼痛加剧而加以拒绝;而痉挛性腹痛者,则常用拳头紧压疼痛点处,以求缓解。

★ 7.用局部热敷、热水袋、一般止痛药(APC、PPCC)、解痉剂(阿托品、普鲁本辛)都无效;这些措施却能明显地减轻功能性或痉挛性腹痛。

★8.外科急腹症以腹痛为主症开始,且始终作为主要突出症状贯穿于整个病程;而内科腹痛,特别是反射性的,常以其它症状为主症,如肺炎先有呼吸道症状,伤寒有持续高热、痢疾有脓血便腹泻,而且这些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占主要地位,腹痛仅在一个阶段时出现而引人注意,从整个病程来讲,则非主症。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以上各点,加以综合分析,可以避免误将内科引起腹痛的疾病作剖腹探查。

 

2

手术时机选择失误

 

■ 总的说来,外科急腹症是需要手术的,但还有一个手术时机问题,即在病程的某一期间手术最为合适。较为常见的失误是选择手术时间过晚以致发生不良后果:

 

★ 1.本可小手术治愈却被迫改用较大手术,如急性肠扭转或肠套迭早期可作单纯复位,但到晚期受累肠段发生坏死,需作肠切除。又如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可以用包膜切开引流来治疗,但病情发展到坏死后,至少需作清创或作广泛切除。

 

★ 2.使病情严重化,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早期穿孔,腹膜炎尚未广泛形成,漏出物质也容易清除,到了晚期有脓液充满整个腹腔,极易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机会增加,即使痊愈后,肠段间互相粘连,术后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 3. 并发症增多增剧,如急性阑尾炎穿孔后容易导致陶氏腔脓肿、膈下脓肿,甚至门静脉炎;胆管结石可以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容易发生神志昏迷或中毒性休克。凡此种种均导致死亡率增加。

 

★  4.较为少见的失误是选择手术时间过早,病情局限化尚未明显,与正常组织界线不十分清楚,此时手术不易决定手术类型,更不易确定切除范围,如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尚未发展到出血坏死阶段,尽可用药物控制,已能阻止病变发展,不必手术,此时手术也不起作用。又如胆道蛔虫症,肠蛔虫症均有用药物治愈机会,过早手术,并不产生更好疗效,反而增加痛苦,使病程复杂化。

 

■ 如何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呢?对感染疾病来说,当感染病变开始到达浆膜层,刚刚引起腹膜刺激症状时最为合适。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自觉持续的腹痛更形剧烈,压痛区仍局限,压痛点固定,触痛甚剧,腹肌紧张显著,体温上升38~39℃,血白细胞在1~2万之间。到了晚期,由于腹腔内脓液积聚,肠段麻痹,腹胀逐渐加重,腹肌紧张反而减轻,疼痛范围变得较为广泛,肠鸣音消失,腹膜刺激症状反而不及早期明显,则已错过最好手术时间。

 

对梗阻疾患来说,手术宜在肠段刚开始出现不可逆的完全性梗阻或嵌顿形成之时施行。其临床表现可见典型阵发性腹痛,呕吐频繁,肠鸣音高亢,有气过水声,有固定压痛点,但腹部柔软,无腹肌紧张,体温并不升高。同样地,肠梗阻到了晚期,肠段缺血,进入麻痹状态,出现腹胀以至全身中毒性休克症状,也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如能很好地掌握上述两类急腹症的典型早期症状,特别警惕腹胀是一个提示晚期的信号,可以避免剖腹探查施之过早或过晚之误。

 

3

手术切口选择失误

 

手术总的原则是手术切口应作于离病变器官最近的腹壁处。常见切口选择失误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是进入腹腔后发现术前判断错误,以致切口不易暴露病变器官。二是对诊断无定位把握。

 

■ 进入腹腔后发现术前判断错误,此时则需延长切口,不可勉强迁就,导致手术野显露不佳,不能很好地完成手术操作,也容易造成各种损伤。但作延长切口时应注意:

 

★ ①不可将切口延长到上至剑突,下达耻骨联合,形成“尸检大切口”,影响不好。宜根据病情,在直切口上加作一横形或斜形附加短切口,如“├”、“┤”、“ㄑ”(斜向剑突)、“」”(适用于乙状结肠、直肠病变);

★ ②切忌作相距甚近的2个直切口,或2个相隔甚近的附加横切口,以致切口间的皮肤缺血坏死,或因此连续切断多根腹壁神经,造成腹壁肌肉萎缩,易形成切口疝;

★ ③避免切口双侧开胸,这是绝不允许的。

 

■ 对病变无定位把握时,较妥的选择是作右侧经腹直肌切口,以脐部水平相当于切口中点,上下腹壁各半,进入腹腔。根据探查结果,上腹部器官病变,切口可向上延,直至剑突,也可予以切除;病变位于下腹,切口向下延,其下端可转向耻骨联合;也可用腹正中切口,右侧围绕脐部,延长原则同上。如果术前疑诊上腹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溃疡病穿孔可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如疑为右下腹病变,可作右下腹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

剖腹探查应避免选用横切口或斜切口,因其不易作恰当的延长,剖腹探查更不能用针对某种疾病的特定切口,如麦氏切口(右下腹交叉切口),一旦术中发现不是阑尾炎,而是结肠癌,需作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术,难以延长,另作切口也很困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已作过手术的再次剖腹探查。此时原切口下的腹腔往往有较多的粘连,如胆道再次急诊手术,从原切口进腹,显然是一个失误,极易造成切口粘连的肠段损伤,此时应避免选择原切口,如原为右上腹直切口,此次最好改用横切口或与肋弓缘平行的斜切口,反之亦然。

 

但如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次剖腹,并怀疑粘连又在原切口处,被迫采用原切口时,亦不可采取“单刀直入”的大胆作法。应切去原切口腹壁段疤痕,切开腹膜时,应用二次提起法,即术者提起一处腹膜,第一助手在其对侧提起另一点。为了防止钳夹住腹内脏器,术者旋即放开镊子,再轻轻提起腹膜,第一助手也作同样放开后再提起动作后,才切开腹膜。切开一小口后,用钳提起切开缘,术者用手指伸入,探查粘连情况,并从粘连空隙或较松弛处作为突破口,逐渐推开粘连的脏器。切忌用锐剪,在并不完全的目视下,作盲目贸然切开,以致切破脏器或肠段。在手术完毕关闭腹膜前,还必需细致地重新检查一遍,以免尚有损伤破裂处遗漏而未加修补处理的。

4

探查过程中的失误

 

急腹症腹腔内探查首先是寻找原发病灶,并探明病变性质。感染的标志是受累器官发生充血、水肿、蜂窝织炎症、坏疽或坏死,可以与正常器官相鉴别;梗阻可以根据近端肠段充气、膨胀与远端肠段空虚、细瘪来判明梗阻部位。但到了晚期,感染和梗阻都会引起病变器官的坏死穿孔,发生化脓性腹膜炎。此时,往往可以根据纤维脓苔集中所在,找到病灶坏死穿孔处。

 

 盲目探查致脓液或炎症扩散

 

探查要有顺序,从术前诊断最可疑为病变器官找起,阴性后,再寻找其他可能之发病处,根据发病可能性大小,逐一探查,直到找到阳性结果。在没有找遍全部腹腔内器官,加以仔细辨认,特别要查看下列容易遗漏处前,不可轻易地宣布为“扑空”而关腹,铸成大错。

 

容易遗漏之处是固定于后腹膜的器官,如肝的裸区、第二肝门、尾叶、肝右外侧面、胃贲门和膈下食管段、胰腺钩突、升、降结肠、直肠后壁、肾脏周围和少见疝门。最容易遗漏处是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和胰腺头部后侧坏死。前者的标志是后腹膜有黄染(漏出的胆汁)和逸出气体所致的捻发音;后者常见钙化斑(皂斑)散布于大网膜、小肠壁、肠系膜等处。也可根据腹腔内所见非正常内容、异物、浓液性质如胆汁、食物渣(饭菜)、粪便、蛔虫的提示来辨认病变器官,切忌主观武断,坚持术前错误诊断,而遗漏真正病灶。

 

笔者科室曾有一住院医师,置腹腔内所见胆汁而不顾,只施行术前拟诊的急性阑尾炎而做阑尾切除术,幸而为巡视的主治医师所及时发现,立加纠正,否则是可以导致病人死亡的。

 

■ 对探查的判断失误

 

有时在探查中的确有其他异常发现,但事实上并不是引起本次急腹症的原因,而仅是一种附加发现。目前B超在广泛应用,无症状胆囊结石发现率大为增加,在剖腹探查时,也可以摸到胆囊内确有结石,但如不管胆囊是否有感染,便轻率地认为此次急腹症是胆囊结石所致,这是要造成大错误的。

 

探查中看到阑尾有些粘连或轻度充血,便错误地认为是阑尾炎,事实上,任何化脓性腹膜炎,阑尾浆膜都可以受累充血,但并非真正的急性阑尾炎。要避免这种错误,需要根据此次急腹症的临床症状、体征、检验的结果和剖腹所见的病变是否相符,还是很不相称而加以判明。

 

如下一个病例:男,35岁,急性腹痛入院。病史中悉近来大便习惯改变,时有腹泻,粪便中有粘液,腹胀明显。此次发病无发烧,右上腹略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剖腹中见胆囊和结肠有广泛粘连,胆囊内有一个大结石,但胆囊壁未见水肿充血,周围未有渗液,不似急性胆囊炎,亦不能理解近来大便所见。继续探查,终于发现结肠肝曲内有一肿块,做右半结肠切除,病理证实为结肠癌,避免了一次失误。

 

■ 未见到病变全貌

 

如伤寒肠穿孔,发现有一处穿孔,但事实上,还有第二个甚至多个穿孔,若非进行全部小肠探查,仅缝合1个穿孔便宣告手术结束,便要铸成大错。另一典型例子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胰腺深居后腹腔,进路所见不宽,如探查仅满足于以胃结肠韧带切开处所见,甚易遗漏胰尾特别是胰腺后壁有坏死病变,甚至有脓液流向肾周围,为了避免此种失误,必须探查整个胰腺,在结肠肝脾曲、十二指肠外侧,作广泛切开探查。才能决定病变的全部范围。因此,手术医师要熟悉掌握急腹症病变的病理机制、自然病程和理论上可能波及的范畴。并加以全面系统的检查,才可避免仅见一处,遗漏他处的错误。

 

■ 对疾病认识不足

 

如粘连性肠梗阻,术中发现有多处粘连,但不能分辨何处是此次造成梗阻之处。探查的要点是首先探查盲肠,如盲肠气胀,则梗阻在结肠;而梗阻在小肠时,盲肠不充盈。在初次手术探查时,最好将全部小肠游离至切口外,这样容易看到梗阻所在;在再次或多次手术时,往往广泛粘连,不易游离出整个小肠,此时,还应依照梗阻上段肠段必然扩大的规律,来加以判断。不造成此次梗阻的粘连,一般可不予处理,除非是细长的粘连束带,则可将其切断。广泛的片状粘连,分离也无济于事,术后还是会再次粘连。

 

■ 解剖层次不清而失误

 

解剖不清,手术层次不明,自然导致术中无法定位,易致错误。举1例以说明,一晚笔者被值班医师叫到手术室去,有1急腹症在剖腹探查,疑为阑尾穿孔性腹膜炎,据说进腹后,只有脓液流出,但未见阑尾,周围粘连甚剧,无法分离继续探查。笔者上台后发觉脓腔甚窄小、脓腔很浅,平坦,脓腔四周未见肠段,均为增厚的韧性组织。几经仔细辨认,才发现尚未进腹,脓液是由于阑尾周围脓肿,向上穿破腹膜至腹横肌肌膜外,在该层和腹直肌后鞘间形成一脓肿,术者在切开腹直肌后鞘后,误以为已进入腹腔内,事实上尚在腹壁,自然一无所获。后经切开真正腹膜,进入腹腔,才找到穿孔的阑尾。

 

有的剖腹探查,有误将充盈的膀胱,作为囊肿切开;有的膀胱并未充盈,作下腹正中切口未予推开,亦可切破;有的右下腹手术时,向上探查升、横结肠时,可以误伤十二指肠降部,向后腹腔探查时,误切断输尿管,皆系不熟悉解剖所致。

 

术者应了解与熟悉腹腔内脏器有一定的正常游离的幅度(“活”的解剖),并不如解剖学图谱那样的呆板。如乙状结肠通常是在左下腹,但由于先天性过长,或肠段活动交叉,也可在右下腹遇到,所以探查时要善于分辨,思路要宽,熟悉正常与异常,小心谨慎,才可以避免失误。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