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研究现状
点击数:1922022-10-08 13:09:30 来源: 公众号#血管通道学园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相较于传统CVC,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尽管PICC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但非计划性拔管仍时有发生。张星霞等撰写的《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研究现状》一文,则从导管材质及构造、留置技术、并发症以及个体特征等因素分析了影响导管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规范操作流程、改进PICC导管材质与性能等建议,为国内PICC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影响因素
首先,是PICC导管的自身相关因素,这包括管道的材质、型号和导管结构。
现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导管为硅胶及聚氨酯导管。研究证明,与聚氨酯材质的PICC导管相比,硅胶材质的PICC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能有效减少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显著减少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留置时间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
此外,不同型号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同。导管内径越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因而可造成早期计划拔管,缩短留置时间。
其次,是与PICC留置技术有关,最直接的是PICC留置部位和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
此前,Elmekkawi通过比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上肢和下肢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疗效,发现与上肢PICC置管相比,下肢PICC置管更容易发生提前拔管。同时有证据表明,肘关节上部置入PICC管道留置时间优于下肢或肘关节下部。
同时,当导管置入后,留置期间护理措施也是影响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更多证据也证明了全方位的护理至关重要。
最后,留置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生活方式、自身疾病、文化水平等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提前拔管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显示,约30%的PICC会出现并发症,一旦置管后出现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症处理无效时,都应立即拔管。
对此,研究小组就延长PICC留置时间提出了几点干预措施,包括成立PICC管理小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健康指导;改进PICC导管材质与性能等。
规范操作
研究表明,抗菌、抗血栓等新型PICC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但该论文也指出,目前我国针对PICC留置时间的研究多集中于强调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却难从根本上提出解决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
论文认为,导管材料的改进是 PICC 研究的新前沿,也是我国 PICC 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通过“医工结合”等进行多学科合作,针对 PICC 管道材质或性能的改进,共同研发可以减少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PICC管道,以延长管道的留置时间,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张星霞,胡艳杰,李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21,6,35(11):1947-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