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早期癌路上的“绊脚石”
点击数:7172017-12-20 10:00:55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现早期癌靠鼓励和激励,需要操作人付出精力和时间。探索早期癌的热度不断升温,前几年还有“发现早癌是荣耀,不能发现早癌是耻辱”,转眼间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早期癌的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能让早期癌的发现过程规范的融合到日常工作的具体环节中,操作流程与标准制度化是工作重点。早期癌的发现不能指望某人某时段、不能单单靠兴趣和热情,而是要将有序的精细检查步骤融合在每一步操作里,才是真正提高早癌发现的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和操作不良习惯、想法
1、懒惰+时间不足(仓促)。对于简单重复的操作过程,非常容易产生怠惰心理,没有足够的耐心完成每一例普通检查;某些时段---比如:情绪低落、疲劳、快要下班和病人太多等,会使内镜检查变得“快进快出”而无法细致观察。一般完整的常规内镜操作需要5-10分钟,精细筛查甚至可能需要20-30min甚至更长,或者说精细筛查为了达到仔细观察的目的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这样快速进出的操作无疑增加漏诊微小病变的机会。
2、意识不足(早期癌的病例、病理资料不足)。早期癌的理论准备不足,病例图像资料还不够,也就是脑子中对早期癌还没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是早期癌筛查过程中的大问题。对于微小病变出现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辨而不识,“拿起镜子就做”使自己手底下漏掉了“惊人数量和惊人质量”的早期癌。对于消化道早期癌知识中各种分型系统的运用认识经验还不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状态是不能实战的。
3、操作过程中三大不良体验:视野不净、气水不畅和CCD导光窗污渍。其中视野不净主要表现为泡沫和粘液,使用小钳道内镜检查的个别病人在反复冲洗和吸引泡沫时间达2-3分钟,对于检查过程影响较大,甚至影响心情;气水不畅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洗消不净和气水按钮的密封圈老化和破损有关;CCD导光窗的污渍,可以像一层“薄膜"一样盖在头端,导致难以改善的图像问题---检查前试镜图像可以,一旦进入消化道后视野变得模糊且冲洗效果不佳。
4、拍片不规范。规范化摄片在早期癌的筛查和精细检查中已经多年提及。目前我们的照片仍然偶尔可以见到不固定(冻结)采图、图像视野不佳、亮度不够或图片没照全等情况发生。目标位置的多角度图像拍全才能对病变有更全面的把握,比如看到胃角微小病变时只有胃角窦侧的图片,想了解胃角体侧的图一张也没有,这样完全影响病变的评估。总结来说,从进行检查到结束都应该精查留图,从色泽、黏膜伸展和微血管等表现中观察,并运用各种手段来评估和鉴别,这都需要完整的精细照片。
精细筛查留图示例
二、改进措施
1、检查前病人分类与药物准备。患者应该进行分类处理,分为普通检查与精细检查。精细检查前用药时间应该延长,对于精细检查患者应常规应用链霉蛋白酶+西甲硅油。鉴于药物的费用问题,可以先从特殊患者和住院患者开始使用,逐步摸索出使用经验后更进一步扩大使用。特殊患者:复查、微小病变进一步精查、需放大、无痛、超声、ESD等一般应该常规应用。理想状态下门诊所有内镜检查患者都使用可能有困难,但可以探索药物稀释后每人检查前“喝一杯”。
2 、提高检查中操作规范程度 。标准化进镜,局部视野清晰,保持随时冲洗干净。应该重视标准化拍片——标准化拍片既能体现操作能力,又能保证不遗漏病变和死角。一般每个患者应该有30张以上的清晰图片(食管5+贲门2+胃底3+胃体6+胃角3+胃窦5+幽门1+球2+降1),而且应该以“标准化摄片+病变局部特写”为实际拍片原则。发现微小病变时继续进一步多角度观察并进行双焦点,放大,电子染色和化学试剂染色等检查。
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早期癌发现过程当中团队合作意义重大,主要是科室内的岗位合作和病理科合作。比如检查操作前准备和相关教育,检查中的准备配合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与病理科的合作了。内镜操作人员首先应该懂一点病理,这就是要求跟病理科学习了;其次也要了解早期癌的诊断标准,充分沟通后了解我们自己的病理诊断标准与上级医院有没有差别;还有标本固定以后的取材,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叮嘱,必要的时候还要自己去取材,因为--“活太多了没人愿意干,只能靠热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