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2017 版 CSCO 肾癌诊疗指南更新与解读

点击数:5402017-10-18 09:17:50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7 年 9 月 28 日,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 2017 年 CSCO 学术年会上,CSCO 官方发布了 2017.V1 版肾癌诊疗指南。

 

中国肾癌诊疗指南从最初的 2013 版,到 2015 版,直至如今的 2017 版,越来越注重以中国人群数据为基础,那么最新版主要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有哪些亮点呢?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

 

1.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最新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递增趋势,35 岁以下的患者少见,而 35 岁以上的发病率快速升高,至 75~80 岁人群达到高峰(14.7/10 万)。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是男:女 = 2:1。其他相关数据见下表:

 

 

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

· 遗传

· 吸烟

· 肥胖

· 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

· 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相关的获得性囊性肾脏疾病

2017 版指南中,新增了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关内容:

1. 散发性肾癌:最常见 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异常。

 

2. 遗传性肾癌:最常见的类型如下:

 

 

2.诊断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已经很少见因「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经典表现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是经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而就诊。

 

3.病理学

 

新版指南将 Fuhrman 分级系统更改为 WHO/ISUP 分级系统,具体见下表:

 

 

4.辅助治疗

 

新版指南提到,术后高危患者仍然首选密切观察随访,细胞因子辅助治疗不能获益。

 

5.转移性肾癌的内科治疗

 

晚期肾癌靶向药物多达十余种,目前尚无适用于靶向治疗的预测指标,主要根据病理类型(透明细胞、非透明细胞)、MSKCC 评分(中低危、高危)、药物特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高血压、间质性肺炎)以及患者意愿(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四方面进行药物选择。

 

1.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策略 

 

 

新版指南对中低危患者一线治疗基本策略的推荐主要是基于 TIVO-1、COMPARZ、1051 三项研究成果,对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数据,见下表:

 

 

对中高危患者一线治疗基本策略的推荐主要是基于 CABSUN、Checkmate214 

两项研究:CABSUN 研究证实了卡博替尼及舒尼替尼获得的 PFS 分别为 8.2 月及 5.6 月,OS 分别为 30.3 月及 21.8 月;Checkmate214 研究证实 NIVO+IPI 联合治疗与舒尼替尼用于中高危患者中位 PFS 分别为 11.6 月与 8.4 月。

 

对高危患者,替西罗莫司是目前唯一循证学证实对于高危晚期肾癌有效的药物:

 

 

2.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二线治疗策略 

 

 

二线治疗近年来快速发展,靶向药物及其联合治疗、免疫治疗蓬勃发展,疗效不断获得提高,二线 PFS 时间从 4 月延长至 14.6 月,主要数据基础如下: 

 

(备注:红色为总生存期,蓝色为无进展生存期)

 

3.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非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治疗策略 

 

 

6.特殊部位转移的综合治疗

 

1. 脑转移

 

对于体能状态良好,单纯脑转移的患者(脑转移灶 ≤ 3 个,脑转移瘤最大直径 ≤ 3 cm),首选立体定向放疗(γ刀,X 刀,三维适形放疗)或脑外科手术联合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脑转移灶>3 个,脑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可考虑行全颅放疗;根据患者耐受力,可考虑进行全身抗肿瘤药物治疗。

 

2. 骨转移

 

骨转移的发生率达 15%~34%,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差,可考虑外科治疗(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症,如一般情况较好,可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骨保护剂)以及姑息止痛。

 

3. 肝转移

 

肝转移的发生率达 20% 左右,预后差。首先考虑全身靶向药物治疗;若全身治疗无效,可考虑联合局部治疗(如消融治疗,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立体定向放疗,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一般情况下,单独使用局部治疗意义不大,故不推荐。

 

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存在种族差异的,其中亚洲人群发生率最高的依次是手足皮肤反应,骨髓抑制(主要抑制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高血压,肝毒性及蛋白尿,在进行靶向治疗时,不仅仅要关注疗效,更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及康复的心理干预也是重中之重,以期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