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置换在早期是被用于肘关节晚期关节炎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因此也用于老年复杂粉碎肱骨远端骨折,其治疗效果可以等同于或超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肘部软组织覆盖较差、而且大多为高分级的开放性骨折,对于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置换手术比较复杂,从理论上讲,对于开放性骨折,关节置换增加了切口和深部感染的风险。
美国的学者 Michael S. Linn 在老年开放性肱骨远端中采用标准方式清创后使用肘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并无发生伤口感染和深部感染。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 11 月的 Injury 杂志。
作者回顾性研究 2001 年至 2009 年之间因开放性肱骨远端骨折而行肘关节置换的 7 例患者,男性 2 例,女性 5例,平均年龄 74 岁,除了 1 例 56 岁男性以外,其余患者的年龄均超过 70 岁,大部分(5 例)的患者受伤原因为平地摔伤。按照开放性骨折 Gustilo–Anderson 分级,I 级 2 例,II 级 5 例,所有患者均为 OTA 分型 13C 型骨折。选择进行关节置换的原因为关节面极度粉碎和骨质较差无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急诊清创引流之后反复清创引流,直至伤口稳定没有感染迹象。从发生骨折到接受全肘关节置换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6 天(范围 2-19 天),其中有 2 例患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全肘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延后。
有 5 例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关节置换后 48 小时一直给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而另外 2 例患者在入院及清创手术后 48 小时内接受抗感染治疗,而后在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 24 小时给与抗感染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给与肘关节1-2 周的石膏制动,然后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和运动、肌力的锻炼。
平均随访 43 个月(范围 4-138 个月),评估患者受伤前和术后 6 个月、12 个月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DASH评分),在每次随访的时候评估记录肘关节的活动度,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关注有无出现感染。
在随访期间并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的发生。在长期随访时,出现了 1 例异位骨化和肘关节挛缩、1 例尺骨鹰嘴骨折、2 例肱骨干假体松动。尺骨鹰嘴骨折是由于在此摔倒所导致,轻度移位,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肘关节挛缩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关节囊松解而治愈。
第一例假体松动的患者是一名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在初次肘关节置换术后 2.5 年的时候成功的接受了关节翻修手术,术前实验室检查以及术中细菌培养的结果均无感染迹象,翻修术后 3 年随访时假体功能良好。另外一例患者是在关节置换术后 11.5 年是因为前臂疼痛而行 X 线检查而发现假体松动的,患者拒绝进行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伸直 21°屈曲 113°,肘关节运动弧度为 92°,DASH 评分从术前的25 提高到 48。
表 1 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结果
因此,作者总结认为:老年开放性肱骨远端骨折不是肘关节置换的禁忌症,通过正确的清创和抗感染治疗,老年开放性肱骨远端骨折可以使用肘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并且取得良好疗效。
图 1 肱骨远端骨折的正侧位 X 线,提示关节内骨折
图 2 肘关节开放性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的 X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