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 基地遴选工作即将开展

点击数:11422014-08-25 15:31:04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体现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临床医师队伍水平的国家意志。

2014年2月13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

为实现2015年各地全面启动、2020年全面建立规培制度的工作目标,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组织制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等配套文件,并下发《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规培基地遴选认定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住培工作已全面启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从医学生到合格临床医生的必须阶段,从长远利益来讲,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医生群体的医疗水平,而且有利于医学教育系统的建立,这对医学生个人及国家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均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建立之前,各地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既有很好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其中一个重要教训是对基地的遴选不够严格,培训过程不规范,培训效果不同质,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据了解,目前各地自行认定的基地达1100多家。但历年来,曾有多名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反映,其所在的培训基地对他们“只是当劳动力使”,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规范的临床教学,并对此深感失望。国家卫生计生委深刻地认识这一共性问题,严把基地质量关,本次对此痛下决心加以解决,第一批认定基地仅限450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实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过程重在规范,结果体现同质”。保证规培质量,必须加强对基地的规范管理,要严格遴选、强化职责、实行动态监管,同时,要逐步设立对培训效果的统一考核机制,多管齐下保证住院医师待遇。据了解,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近期出台文件针对上述问题,将突出对以下两方面给予强调。

一、严格遴选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是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培训需求和基地标准进行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设在三级甲等医院。今年安排明后年将视情况酌情调整基地数量。对于具有较好水平条件的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可以作为基地医院的协同医疗机构发挥作用。今后,根据需求,以及各地医院发展建设情况,可对基地数量作适当调整。

培训基地是承托整个培训过程的基础,其规范化不仅要求医院规模、师资队伍、诊疗规模、病种病例、病床规模、模拟教学设施等达到标准,而且需要在整个培训管理和制度上规范化,制订科学、严谨的培训方案,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并规范地实施,强化全过程监管与培训效果激励。

选拔职业道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和经验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师资,并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的要求实施培训工作,认真负责地指导和教育培训对象。切实做到每个培训基地均有能力提高规陪住院医师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等各方面水平,确保培训质量。

二、合理提高规陪医师待遇

对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已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据了解,对按规划建设设置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有望通过财政予以适当支持。

规培医师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应遵守培训基地的有关管理规定,并依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切实保障规陪期间其待遇合理化,落实其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中央、地方、基层单位和培训基地均需做好保障工作。只有切实保障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的生活质量,才能要求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培训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出台,不仅强调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而且把关注点放在了住院医师真正关注和疑惑的地方,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那么该政策的执行才能真正得到医学生以及青年住院医师的认可,才能更好的贯彻该项政策,才能达到国家执行该项政策的真正目的。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