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中等长度导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点击数:6232020-07-20 14:10:08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美国2016INS指南建议考虑液体药物特征和预期治疗时长(例如1~4周),选择中等长度导管(MC)。欧洲2017PICC&MIDLINE指南中指出,中等长度导管如果使用适当可以使用数月[1]。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怎样避免中等长度管并发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学习吧。中等长度导管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渗出、导管堵塞、血栓形成、感染、导管移位、导管破裂、栓塞、拔管困难、神经损伤。


静脉炎


预防:

1、根据静脉治疗方案,病情和经济条件等综合评价导管尖端放置的最佳部位。

2、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最细的导管;避开关节部位,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消毒剂应充分待干后进行后续置管操作,妥善固定导管。


处理:

1、穿刺部位正常,无任何症状者,选择继续观察。

2、靠近静脉注射部位轻微发红或微痛,每日更换敷料贴,继续观察。

3、静脉注射部位疼痛、红斑、肿胀,选择重置导管。

4、静脉注射部位或沿着静脉走形有疼痛、红斑、肿胀、硬化、可触及条索样静脉,拔出导管,并对穿刺部位监测48小时,沿着静脉走形贴水胶体敷料,减轻疼痛、肿胀。

5、沿着静脉管路走形疼痛、红斑、硬化、发热、可触及条索状静脉,拔除导管使用硫酸镁湿敷,并选择使用水胶体敷料,抬高肢体,遵医嘱使用镇痛剂减轻静脉炎带来的不适。


渗出

预防:

1、做好导管的维护,定期评估导管是否通畅,及时发现药物渗出的症状,

2、避免关节活动;不应通过导管输注腐蚀性或不间断、长时间输注强刺激药物;避免多次穿刺。


处理:

1、拔除导管,无菌敷料覆盖,拒绝地渗出区域施加外力。

2、抬高肢体,促进淋巴回流和吸收。

3、评估神经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再充盈、感觉和肢体远端关节的运动。

4、使用皮肤标记笔画出渗出区域,并拍照动态评估局部变化情况。



导管堵塞


预防:


1、遵循正确的冲封管程序[2]。

2、根据无针输液接头的设计类型,以正确的顺序及手法夹闭导管和断开注射器,减少导管尖端回血。

3、输液前,确保所有导管夹处于开放状态。

4、评估输液方案,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液后充分冲管,避免药物互相接触产生沉淀而堵塞导管[3]。

处理:

1、检查输液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解决外部机械原因引起的堵塞。

2、检查用药记录和维护记录,分析原因为药物堵塞或血栓堵塞,并给予对于处理。



血栓形成


预防:

1、置管侧手臂早期适当运动。

2、补足充足的水分。

3、早期不建议使用抗凝剂进行预防治疗。

4、封管液浓度配置正确,采用正确的手法冲封管。


处理:

1、诊断性检查(普勒超声/造影/CT/MRI)

2、有症状的静脉栓塞,给予抗凝治疗;若果是深静脉血栓,在拔除导管后应持续给予三个月抗凝治疗。



感染


预防:

1、置管:洗手、最大化无菌屏障进行置管操作。

2、维护:每次维护消毒接口大于15s,使用正压接头、抗菌导管、无菌敷料贴、抗菌剂封管并每日评估,及时拔除不必要导管。


处理:

1、如有红斑、硬结、渗出、不伴有其他明显感染源的发热或病人主诉任何与导管相关的疼痛、触痛时,立即拔除外周静脉导管。

2、对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应立即从导管和外周静脉中同时抽取血培养,两者血液培养必须为同一种微生物且无其他明确感染源。

3、如果怀疑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拔除后,常规对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导管移位


预防:

1、使用导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2、每次治疗前后都应确认导管外漏长度。

3、经导管注射造影剂时,注射前评估导管情况。


处理:

1、评估导管移位情况,不应将导管外漏部分,移入体内。

2、测量导管外漏长度,与置管时进行比对,评估导管留置时间。

3、增加导管评估频率,做好记录。



导管破裂、栓塞、拔管困难


预防:

1、置管应由取得专业资质人员完成,并按规范操作。

2、冲封管用10ml以上注射器使用脉冲式进行操作。

3、拔管困难时切勿暴力拔除,避免造成导管破损、栓塞、断裂等。


处理:

1、外漏导管破裂:夹闭或密封损坏区域,避免空气栓塞,再修复之前标记“标记不要使用”,使用与导管配置相符的修复工具,修复后评估修复效果,如修复失败,及时拔除并考虑重新置管。

2、体内导管破损:立即行胸片检查导管状态,并及时拔除。

3、导管栓塞:立即让病人卧床,给予监护并联系血管外科专业医师给予对应处理。

4、拔管困难:立即停止拔管,重新用无菌敷料贴覆盖穿刺点,如让病人放松、抬高手臂、穿刺点上方热敷,15~30分钟后重新尝试,仍拔管困难,应联系介入治疗医师取出导管[4]。


神经损伤


预防:


1、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置管,减少穿刺次数。

2、置管人员应识别风险大的穿刺部位(肘窝部位或上方的正中神经和骨间前神经,肘窝和前臂内侧皮神经,锁骨下和颈部的臂丛神经),避免神经损伤。


处理:

1、置管导管时和导管留置期间,病人自诉发生感觉异常类型的疼痛,应立即拔除导管。

2、置管过程中,病人发生刺痛、电击痛、灼烧感、麻木、呼吸困难、瞳孔缩小、上睑下垂、颈肩疼痛、呃逆时应高度警惕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置入,并谨慎拔除导管。

3、监测病人神经和血管状态,若症状逐渐加重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4、做好护理记录,并上报不良事件。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