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针”上走,如何不扎手?

点击数:5592017-10-27 09:46:22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常在“针”上走,又岂能不失手。如何杜绝“失手”?下面这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据调查统计,医护人员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有人说针刺伤是医护人员绕不过去的硬伤,这话也不尽然,针对相关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我院在探索管理针刺伤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针对针刺伤屡有发生这一现状,我院控感科在全院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到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用过的一次性废弃针头时。

2、配药、加药后毁形处理时。

3、取下注射器或输液器上的针头时。

4、注射器回帽时(重套针帽)。

5、配药加药时。

6、注射、输液后拔针。

7、其他情况下被刺伤针(手术室、产房接送缝合针时)。


控感科分析原因后制定了以下措施:

四禁止

1.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回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必须时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持针器械夹住针头复帽。


2.禁止用手分离针头。


3.禁止将针头裸露在输液架上或治疗盘内。


4.禁止利器盒重复使用,或使用纸盒代替。

四必须

1.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必须在清洁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2.必须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立即丢弃至专用的锐器盒中。


3.在手术中,必须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4.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协助。

此外,我们还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如下改进:


1、开展预防针刺伤的培训工作,新员工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开展预防针刺伤的品管圈活动,举行预防针刺伤的情景剧比赛。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认识。


3、护理部不定时到病区抽查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4、改进工作流程,加强职业防护。 

· 静脉输液时使用安全型流置针,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钢针。

· 病区扎针车、拔针车均配备防漏、耐刺、密封性能好的利器盒。 

· 输液高峰时间段,用扎针、拔针车,其它时间段护士操作必须携带配有利器盒的治疗盘,便于随时处理拔下的针头。 

· 治疗室利器盒固定位置放置,附近备剪刀,方便拔针后立即毁形,尖锐物可放入,但取不出。

· 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毁形、消毒、回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时要戴手套。

· 利器盒至四分之三满时,闭合,用医疗垃圾袋鹅颈型包扎,用绑扎带加固,粘贴标识。每天由专人回收,定点放置,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 改善工作制度,全院采用弹性排班及夜间双班制,降低护士工作量,缓解焦虑、急燥心理。

· 各科均配备针刺伤处理箱,便于随时取用。


5、规范针刺伤处理流程,健全针刺伤登记及管理制度,对全员进行培训,使人人掌握针刺伤处理流程。

· 发生针刺伤后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 

· 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上报护士长及院感染科,节假日上报总值班,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 需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时按相关流程办理,对受伤者进行跟踪观察。

· 经过以上种种措施,全体医护人员增强了针刺伤防护意识,主动阻断针刺伤发生环节,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