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的新常态——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点击数:5912016-07-07 09:11:13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关键词: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费用贵、对颈椎活动度有较大影响,且术后恢复慢。颈椎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手术,通过一个毫米级的微小切口完成所有复杂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内固定,患者颈椎的活动没有任何改变,手术部位的伤口仅有几个毫米,几乎没有疼痛感。同时降低了手术材料费、住院费,减轻了病人负担。


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费用低廉等优点,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患者术后当天下地,第二天出院。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有望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新常态技术。





术前、术中    

专家认为,术前仔细行体格检查,配合术前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和部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颈部解剖结构重要,邻近血管、肌群、骨、韧带、神经等组织相对复杂,故在内镜下处理颈部组织相对腰椎要复杂的多,这对手术者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颈部血管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故需术者有娴熟的镜下分离止血技术,才能安全充分的暴露神经根及硬膜囊;术中还需要使用镜下高速磨钻,速度高达每秒2万转,可以有效地磨除骨性结构,但对术者操作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术前行体表标记定位




  
术中、术后

因颈部结构复杂,病灶紧邻颈髓,手术操作难度极大,风险也很高,严重者可发生高位截瘫。所以颈椎手术即使是开放手术一直都是高风险手术,需要术者经历漫长的学习培训,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各类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的应用相对广泛,但在颈部应用很少的原因。2007年德国Ruettten教授首次报道了后路完全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微创的颈椎手术。仅仅通过一个毫米级的微小切口和管道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对设备、术者的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要高的多,这其中颈椎经皮内镜手术更是脊柱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颈椎病已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疾病。它困扰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如办公室文案人员、打字员、编辑、作家、教师、会计、电脑工程师、医护人员、司机等。这些人因长期保持固定的姿势工作,易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或头颈常偏于一侧引起局部劳损,因此这些人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除此之外,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长时间玩麻将、玩手机、看电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易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导致颈后肌肉和韧带组织超负荷引起劳损。还有由于睡眠姿势不当者,易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关节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这类人群也特别容易患颈椎病。所以,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愈来愈多,加之老龄患者一般身体状况不佳,进行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其风险大为增加。而经皮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愈来愈多的患者欢迎。今后,这一革命性微创手术的应用对于治疗颈椎病意义重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内镜微创技术将在脊柱退变疾病治疗中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

        


近十年来,脊柱微创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临床随访结果令人振奋,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如何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如何降低微创技术的学习曲线以利于微创手术的普及等。虽然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但并不代表手术的风险更小,相反外科医生承担了更大的手术难度和风险。因此微创脊柱外科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开放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严格掌握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内镜下操作经验。伴随新的器械和先进影像设备、高精尖机器人系统的不断发展,有望推动一场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新的革命。



知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