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
点击数:21812013-12-31 10:27:54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近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七届美国盖伦奖年度颁奖典礼上,波士顿科学的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S-ICD)获颁“2013年度最佳医疗技术奖”。波士顿科学的S-ICD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上市销售的采用无导线技术的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产品。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波士顿科学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心脏器械制造商,致力于开发可提升确切疗效的创新医疗技术,而S-ICD正是这样一款具有创新意义的医疗产品。近几年,由于经济疲软和产品用途的审查更加严格,波士顿科学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产品销售业绩逐步下滑(见图1)。然而,由于S-ICD产品技术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市场中具有巨大优越性,目前波士顿科学布局S-ICD产品,对于其行业地位的稳固及业绩的提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将加强波士顿科学ICD产品线;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S-ICD将有助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从波士顿科学年报来看,该公司的ICD产品全球年均净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全球市场前景广阔。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并进行超速抑制和电击复律的设备,是迄今为止预防心源性猝死(SCD)最为有效的手段。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50%以上,严重危及生命。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约82%)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使心脏绝对或相对丧失泵血,且多发生在院外,争取在数分钟内实施电击是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的关键。AVID、MUSTT、MADIT临床试验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感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可进行有效的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其能明显降低SCD高危患者的死亡率。
1980年,Mirowski在美国的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中心成功地在人体上埋入世界上第一例植入式自动除颤器。198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委员会(FDA)正式通过ICD临床应用。1986年经静脉皮下除颤导线第一次应用于临床,避免了开胸手术。具有程控功能的Ventak-P(美国CPI公司生产)于1988年进入临床(第二代ICD)。1989年,第三代ICD开始用于临床,它的最大特点是分层次治疗,即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量心律转复和高能量电击除颤;此外还具有抗心动过缓、支持性VVI方式起搏和多项参数程控功能。1995年双腔ICD问世,其可提供DDD或DDDR起搏,并能提高ICD对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识别的特异性,明显减少误识别和误放电。目前,具有自动抗室速和自动除颤的置入性器械统一称为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主要由自动感知识别系统、自动起搏除颤系统、心内膜电极系统、电极导线、存储系统和电池构成。其作用原理是,当患者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时,仪器就会自动调整心脏出现的严重电活动紊乱,使患者心律转为正常,从而避免猝死。从医疗器械注册批文数据上看,目前我国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均为进口产品,该类产品国内市场主要被美国、德国企业垄断(见表1)。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