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成像 窄带成像

点击数:13652016-11-10 15:26:12 来源: 上海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染色内镜

定义:应用染色剂对消化道黏膜染色,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显。对早期黏膜病变的诊断效果优于普通内镜,从而提高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术前准备

因为色素内镜检查要比常规检查需要的时间长,要充分进行咽部麻醉。其次将附在黏膜表面的残渣、黏液充分清洗。特别是胃内的黏液很多,可口服蛋白酶液,进行体位变换5-10min效果最好。    为了保持蛋白质溶解酶的最佳pH,必须混入重曹(碳酸氢钠)。


常用染色剂

亚甲蓝

甲苯胺蓝

卢戈氏液

靛胭脂

刚果红


卢戈氏液

卢戈氏液(Logul‘s solution)又称复方碘溶液。

是一种含碘的可吸染收染色剂,与非角化的鳞状上皮中的糖原有亲和力,结合后便染色;而癌变或不典型增生的黏膜细胞因代谢旺盛,细胞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遇碘溶液不着色或淡染,使病灶与正常黏膜界限更为明显。卢戈氏液在食管的内镜检查中较为常用,染色后可指导活检,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靛胭脂

靛胭脂(IC)又称靛红、靛卡红、靛蓝二磺酸钠。

是一种黏膜非吸收性染色剂,染色后,深蓝颜色充填到平坦溃疡的缝隙、糜烂灶、黏膜皱襞、隐窝等处,可将病变的范围及表面形态清楚地显示出来,能提高平坦型和凹陷型癌以及其他异常陷窝的观察效果。

结合放大内镜可对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观察,判断腺管开口的类型,辨别是否为肿瘤性病变。


窄带光谱成像

NBI成像原理:

由于红蛋白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谱,消化道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以很好地显现出来的一项新型内镜成像新技术。


NBI特点:

能提高消化道黏膜表面结构的观察。

能更好地观察黏膜微血管结构。


术前准备

食管:检查前禁食,少量饮水可以冲刷食管壁,NBI检查比常规内镜检查需要更长的时间,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帮助患者安静地接受检查,并且获得清晰的图像。

术前准备

胃:检查前夜禁食,常规口服祛泡剂。操作过程中冲洗黏膜表面的附着物,保持视野清晰。

患者的呕吐反射,胃蠕动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NBI检查需要的时间长,使用药物可获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无痛内镜技术可减少不适。应用解痉药使胃腔松弛,蠕动减少,降低漏诊误诊概率。 


检查方法

胃:胃是整个消化道中管腔最大的一段。由于NBI模式下光源以蓝绿色为主,亮度明显比白光弱,不利于筛查过程中发现病灶。

因此常规应用白光模式进行胃部检查,并不要求用NBI模式对整个胃检查,而是发现病灶后再考虑切换为NBI模式进行仔细观察。


术前准备

结直肠:肠道准备的情况直接影响肠镜检查结果。NBI下,残留的黄色粪便显示成红色,影响病灶的识别。检查过程中随时冲洗,保持视野清晰。



检查方法

结直肠:由于肠腔较大,目前NBI模式的光源亮度较暗,距离内镜镜面稍远的黏膜即无法观察。因此完全采用NBI模式筛查病灶时必须采用螺旋法缓缓退镜,保证足够亮度的情况下检查尽量多的肠腔黏膜,以免漏诊。也可以先用白光模式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切换成NBI模式观察。



操作要点总结

检查前消化道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响NBI检查的效果。

在不同的部位,NBI检查的临床意义不同。比如在食管,结肠可以用NBI模式直接进行筛查观察,而在胃推荐在白光模式发现病灶后再切换成NBI模式进一步观察。

NBI放大观察需要有很好的内镜操控性和稳定性。为了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除了技巧和一些附件设备,耐心和细心也是非常必要的。


行业资讯